从分销到芯片智造:英唐智控深耕蓝海,战略转型驶入快车道

Source

来源:钛媒体

近日,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在其《2024-2029年版电子元器件市场行情分析及相关技术深度调研报告》中指出,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增长将在6%—15.6%之间,中国和美国增长预期乐观。2024年的数据也显示,全球半导体市场正式告别下行周期并步入复苏轨道。

在这一行业趋势下,英唐智控(300131.SZ)作为集电子元器件分销、芯片设计制造及软件研发销售于一体的企业,正加速实现从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到芯片设计制造商的战略转型。近年来,公司在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基本盘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还实现了在显示驱动芯片和MEMS微振镜上的精准布局,由此带来的正向效应也在逐渐释放。2024 年,公司芯片设计制造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5.12%。

在此过程中,英唐智控在细分领域不断创新、突破。车载显示驱动芯片成功实现批量交付与量产,填补了国产替代的市场空白。在全球半导体市场扩容与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的双重利好下,该产品有望成为企业新的利润增长极。同时,MEMS 微振镜凭借丰富的多规格产品矩阵,已在智能驾驶、机器人等前沿领域崭露头角,实现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双线并进。

与此同时,持续加码的研发投入,为英唐智控在蓝海赛道构筑起深厚的技术壁垒。随着其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企业的长期价值与市场潜力正加速释放,其未来发展备受市场持续关注与期待。

显示驱动芯片迈入新阶段

2025年,随着众多厂商开始进入AI/AR眼镜的市场,AI智能眼镜及XR产业链开始进一步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新兴的智能穿戴、虚拟现实等市场也有望为显示驱动芯片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日,英唐智控总经理蒋伟东在参加2025苏州XR产业链创新峰会时表示,XR显示逐步向4K4K高分辨率、高画质效果的维度发展;XR显示头戴设备更趋向于向小体积、轻重量演化。为此英唐智控会根据XR行业发展趋势研发下一代显示驱动芯片,赋能XR产业发展。

图注:英唐智控总经理蒋伟东 图注:英唐智控总经理蒋伟东

相比智能穿戴、虚拟现实市场,车载显示驱动芯片则因为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带动,预计2025年需求有望增加近三分之一的规模,未来抢占车载显示驱动芯片市场将成为众多公司竞争的关键一环。

作为在显示驱动芯片领域布局和成就领先国内众多厂商的英唐智控,其在车载显示驱动芯片上更是后发先至。自2023年与美国新思(Synaptics)合作切入车载显示领域后,便车载显示芯片领域驶上了快车道。

2024年8月,公司的半导体战略转型迎来关键突破——车载屏幕DDIC(显示驱动芯片)产品完成了某头部屏幕厂商批量订单的首次交付。这是公司在车载显示驱动芯片领域长期布局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公司在车载显示驱动芯片的商业化道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据了解,与传统DDIC(多数仅支持RGB信号传输)相比,英唐智控这款集成了显示IP的车载DDIC,还具有色彩增强(CE color enhancement)、局部自动对比度优化(LACO)、阳光下可读性增强(SRE)、6轴色调控制和独立白点调整等多个功能。

多样的功能也赋予OEM厂商及一级供应商高度的定制化能力,借此可以实现产品的差异化竞争。

值得注意的是,在英唐智控批量交付前,国内本土厂商在车载显示驱动(DDIC)芯片领域尚未实现大批量供应,在该领域的国产替代上英唐智控已经走在了前面。相较于其他体系供应商,公司更加具备本地化服务优势,也能够确保供应链的稳定。

2024年12月,英唐智控车载芯片业务上又迎来了里程碑事件——车载TDDI(触控与显示驱动集成)芯片正式进入量产,并完成了海外批量订单的首次交付。英唐智控的TDDI产品拥有卓越的图像显示效果,在触控功能上更加具备行业领先性。其采用的超薄触控传感器结合高精度算法,为用户提供了非凡的触控体验。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公司车载驱动显示芯片业务量也开始增长,并且已经取得销售收入,最直观的反映就是财务数据。

从英唐智控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为53.46亿元,同比增长7.83%;净利润达6027.50万元,同比增长9.84%;扣非净利润为4254.44万元,更是较2023年同期大幅增长67.60% 。其中芯片设计制造板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25.12%。

不难发现,公司在车载驱动显示芯片上的布局,成效已经开始慢慢释放。

在2024年年报中英唐智控表示,“公司将依托分销业务的庞大客户资源,深度整合自研芯片,加速其市场化进程,主动对接汽车厂商,精准把握新项目需求,在确保现有订单稳步执行的同时,积极拓展市场份额,积极争取更多新项目的定点合作,以期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的双重增长。”

实际上,对于英唐智控来说其DDIC和TDDI的推出不仅仅有助于公司提升业绩,更具有意义的是对于国内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从目前国内市场上来看,虽然车载显示驱动芯片项目主要还是以台系供应商为主,而本土供应商起步较晚。但在车规级显示驱动领域,英唐智控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和强大的渠道服务能力,正逐步打破境外厂商对国内市场的垄断局面,有望在国产替代进程中抢占市场先机,为国内车载显示芯片产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与此同时,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显示驱动芯片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达到约126.9亿美元,近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34%。中商产业研究院分析师预测,2025年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129.3亿美元。2025年中国显示驱动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463亿元。

接下来,不断扩大的全球显示驱动芯片市场和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也将让英唐智控的显示驱动芯片业绩不断兑现,逐渐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微振镜业务打开广阔市场空间

MEMS 微振镜作为激光雷达的核心部件,其技术壁垒为英唐智控构筑起另一道坚实的护城河。

2022年,英唐智控成功募资并设立英唐极光微,专注于MEMS Mirror的研发、制造、生产和销售,正式进军MEMS振镜领域。

目前,英唐智控已拥有1mm、4mm、8mm三款不同规格的两轴电磁驱动型MEMS微振镜产品。其中,4mm和8mm大尺寸MEMS 微振镜产品优势明显,该产品是针对车载激光雷达、工业检测等领域的特殊需求设计的;另一款微振镜核心产品——1mm规格的微振镜它不仅适用于激光雷达,还可融入车载投影LBS(Location-Based Service)方案中,可实现更高效的车载信息服务。

据了解,英唐智控的MEMS振镜产品已经在工业激光雷达领域完成前期的送样检测,并获得部分客户的DVT(设计验证测试)样品订单,这标志着其产品在激光雷达系统中的性能已得到初步认可。

实际上,英唐智控的MEMS振镜凭借广泛的应用场景,拥有广阔的市场拓展空间。

  • 在智能驾驶领域,它不仅能辅助车载激光雷达精准感知复杂路况,助力城市 NOA 系统应对城市道路场景,还在高速行驶、智能泊车等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尤其是在车载 AR-HUD 应用上,MEMS Mirror LBS 技术突破传统瓶颈,有望成为未来车载显示主流或次主流方案。
  • 在机器人领域,无论是服务机器人的路径规划与避障,还是工业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精准作业,MEMS 振镜都为其环境感知与任务执行提供重要支撑。在激光显示领域,MEMS 振镜赋能激光电视、商业投影设备,实现高画质与灵活投影效果。
  • 在工业检测、智能安防、消费电子等行业,MEMS 振镜同样表现出色。它可用于工业检测中的精密零部件缺陷检测与尺寸测量;助力智能安防监控设备实现精准目标追踪;为微投影仪、AR/VR 眼镜等消费电子产品提升用户体验。

目前,英唐智控的MEMS振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以激光投影这一MEMS振镜的重要应用方向为例,近年来,激光投影凭借高清、长使用寿命等优势,市场需求迅速增长。然而,占据激光投影成本超14%的光处理芯片主要依赖美国德州仪器的DLP芯片,且DLP光阀解决方案的核心MEMS振镜几乎被德州仪器垄断。在此背景下,英唐智控MEMS振镜的推出,有望打破这一市场格局。

进入2025年,为更好地覆盖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机器人、无人机、城市 NOA 系统)、投影显示(微型投影、AR/VR 眼镜、车载投影、HUD)等应用场景,英唐智控也在研发的过程中及时调整开发规划,计划增加多个规格的MEMS微振镜产品研发,以强化技术适配性和场景覆盖能力。

从行业数据来看,仅仅是激光雷达在细分领域的应用市场的增长都相当可观。

据YoleGroup预测,2029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6亿美元,2023-2029年复合增长率达38%;在机器人方面,激光雷达应用领域广泛,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全球机器人激光雷达市场规模有望从2022年的82亿元增长至2030年的21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而增加多个规格MEMS微振镜产品覆盖的英唐智控更值得期待。

在年报中,公司也分享了MEMS微振镜最近的发展情况,公司方面透露,“公司研发的MEMS 微振镜,其中φ4mm规格的MEMS微振镜即将进入生产阶段,其他几款规格的MEMS微振镜也均已完成车厂、激光雷达整机厂、科研院校、医疗、投影等领域客户的送样工作。”

而不论是显示驱动芯片,还是MEMS微振镜这样的蓝海市场,持续研发投入是英唐智控抢占行业高地的关键所在。

图注:英唐智控实验室 图注:英唐智控实验室

据英唐智控2024年报数据显示,公司研发投入9944.84万元,较2023年同期激增155.99%。

在年报中,公司也指出,“将继续加大在自研芯片方面的研发投入”,而公司不断增长的研发投入不仅推动公司技术创新能力持续进阶,更为其加速从传统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向芯片设计制造商转型注入强劲动力,助力其在新兴赛道中夯实技术壁垒,提升市场竞争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新浪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新浪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