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犯信息披露
根据法国电视台报道,两名嫌疑人于25日晚被拘捕。 其中一名被拘留者是在巴黎夏尔戴高乐机场被逮捕的,当时他正企图登机,前往阿尔及利亚;另一名嫌疑人也在当晚不久后被捕。目前,两人正因涉嫌“有组织盗窃”和“合谋实施犯罪”而被羁押接受问讯,拘留时间预计可长达96小时。
▲盗窃案发生后,卢浮宫一度封锁,于10月22日恢复开放。
这两名被捕者均为30多岁,来自法国首都巴黎北部郊区的塞纳-圣但尼省。据悉,该郊区距离卢浮宫10多公里。警方已对他们监控多日,并在发现其中一人企图出境逃亡后迅速展开抓捕行动。两人被指系一个由4人组成的盗窃团伙成员,该团伙于10月19日闯入这座标志性的博物馆,盗走了无价的珍贵藏品。《巴黎人报》报道说, 这两名嫌疑人此前就因盗窃案为警方所知,他们经验丰富,可能是受人指使作案。
▲嫌犯通过升降机闯入卢浮宫盗窃。
法国警方此前在23日透露,在嫌疑人逃离时遗落的头盔和手套上发现了DNA痕迹,这可能成为本案的首个重大突破。此外,当地警方还曾表示, 他们发现了数字取证证据,显示博物馆安保团队的一名成员曾与这些劫匪有联系——引发外界担忧,这起盗窃案可能是“内鬼”所为。
法国检察官洛尔·贝库就此次逮捕行动发表评论时表示,目前透露更多细节仍为时过早,检方将在为期96小时的警方拘留期结束后再作进一步说明。
▲被盗走的珠宝。
薄弱的安保
此次盗窃案的发生,令外界对卢浮宫的安保工作大为质疑。相比影视剧里那些高智商高科技外加超强动作戏窃取文物的情节,卢浮宫这场“世纪大劫案”的技术含量实在太低。法国司法部部长达尔马宁(Gerald Darmanin)就慨叹:“居然有人能在巴黎市中心停放一台升降机,几分钟内爬进博物馆抢走价值连城的珠宝。”
▲被盗的玛丽-阿梅莉王后与奥尔唐斯王后的冠冕、蓝宝石项链及蓝宝石耳环。
但法国文化部长达蒂宣称,卢浮宫的安全设施没有失灵,该博物馆的管理层也表示,6年前安装的阿波罗画廊专柜在安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卢浮宫博物馆馆长劳伦斯·德·卡尔因案件的发生而提出辞职,但遭到文化部长拒绝。她表示,今后将与警方、巴黎市政府密切合作,加强安全措施,并全面升级安保系统。
事实上,卢浮宫被盗一事并非孤例,9月4日和9月17日,法国利摩日一家博物馆和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相继被盗。将时间线继续拉长,博物馆领域的惊天大案用十根手指都数不过来。1990年美国波士顿伊莎贝拉·加德纳博物馆被盗,损失高达3亿美元;1991年荷兰梵高博物馆20幅名画被盗,总价值约5亿美元;2008年,瑞士苏黎世比勒基金会博物馆被盗走价值1.6亿美元的4幅油画……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卢浮宫劫案的案发现场,距离《蒙娜丽莎》展出点仅有两百多米。
《蒙娜丽莎》的传奇不仅在于神秘微笑,它还曾有过一次失窃事件。1911年8月22日,当人们走进卢浮宫后,发现原先悬挂《蒙娜丽莎》的墙面上只剩下四根铁钉。
如果找导演演绎《蒙娜丽莎》被盗的故事,想必会是偷天换日、惊天魔盗般的剧情,但与日前的卢浮宫劫案一样,它压根没有技术含量可言。窃贼是意大利人,认为《蒙娜丽莎》不该放在法国博物馆里,决定将之偷回意大利。他曾在卢浮宫从事粉刷工作,头一天扮作游客潜入,藏身一晚,次日早上穿着粉刷匠工装将画带走。其间有人曾见过他离开,但一身工装并未招致怀疑,可见卢浮宫当年安保十分松懈。有趣的是,《蒙娜丽莎》失窃后,卢浮宫入场人数剧增,只为了看失窃后的空白墙面。窃贼1913年才落网,被判监禁七个月。
卢浮宫此后也曾发生多次被盗事件。尤其是1998年,价值高达3000万美元的柯洛名画《塞夫勒的道路》在卢浮宫被盗,成为历年最受关注的艺术品盗窃案之一。
▲目前案发区域“阿波罗长廊”仍处于封闭状态。
很多人被电影误导,总以为博物馆安保系统神之又神,其实绝非如此。西方博物馆以私营居多,主要依靠社会资助,只有少部分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许多博物馆尽管名气大、藏品精,但经费紧张,承担展馆和藏品的日常维护就已捉襟见肘,用在安保系统上的钱少之又少,甚至安保人员都靠志愿者。 卢浮宫在过去十年里就削减了190个安全和监控岗位,在访客逐渐增长的情况下,管理者却习惯拿安保部门作为人力资源的“优化”对象。
欧洲以老建筑为主,大量博物馆都是旧时宫殿或贵族宅邸,存在天然防御短板,外立面的阳台、通风井等都是窃贼喜欢的入侵通道。所以多年来,许多藏品的失窃过程简直可以用儿戏来形容。2020年4月,价值600万欧元的凡·高名画《春日花园》在荷兰被盗,监控镜头显示盗贼深夜来到博物馆,直接用铁锤打烂展馆的两扇玻璃门,然后径直进入取走《春日花园》,过程简单粗暴。
专家认为,卢浮宫历史上最严重的三次被盗(1911年的《蒙娜丽莎》,1998年的《塞夫勒的道路》和日前珍宝劫案),实际上对应了博物馆防盗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从依赖人力看守到电子监控普及,再到如今的动态安防系统,但讽刺的是, 技术升级似乎总是落后于犯罪手段。
除了博物馆自身的安保漏洞之外,全球文物犯罪的增长和买方市场的庞大也提高了窃贼的“技战术水平”。在地下市场收购文物的玩家越“高端”,盗窃、走私和非法交易的犯罪链条越完整成熟,能够给专业犯罪团伙提供的支持就越大。可以说,在犯罪面前,博物馆系统这个现代文明的重要符号,实际上是极其脆弱的。
当然,未来并非没有希望。意大利就宣布将推出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网络安全技术的新型文物盗窃预防和监控系统,这有可能缓解人力不足的问题。荷兰国立博物馆试用纳米级RFID芯片后,盗窃率也急速下降。代表着文明记忆的文物,终究需要现代文明的科技成果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