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妈开场
去年一位妈妈在群里丢下一句话
“我朋友被骗了,
整整25万,一夜之间全没了。”
大家一开始还以为是投资失败
点开才发现是另一起
让人不寒而栗的“假警察”骗局
而更让人难过的是
受害人是我们华人社区的一员
一位生活在悉尼、从事护理工作的妈妈Amelia(化名)
她的经历
几乎成了近几年电信诈骗
最极端的案例之一
电话那头,是“警方”还是陷阱?
NO.01
故事开始得特别普通——
2024年6月,Amelia接到了一个自称是“信用卡公司”的电话,说她的卡被用于购买毒品,要“转交警方处理”。
还没来得及多想,另一个电话打来,竟是“来自中国警方”的语音,说她涉入跨国洗钱案,可能面临遣返和牢狱之灾。
她慌了,就像大多数人在面对不熟悉的领域时,也会怕出错。
于是,她选择了“配合调查”。
她被“监控”两个月
还写了道歉信
从那一刻起,Amelia的人生仿佛被接管——
骗子要求她24小时保持通话,甚至开着视频,像“监控犯人”一样盯着她的一举一动;
他们“教”她说话方式、转账技巧、如何回答银行的问题;
还让她签署伪造的“供词”和“司法协助文件”——甚至假冒了澳洲外长黄英贤的名字。
“我很怕,很怕他们真的会来抓我。”
在心理和情绪的双重控制下,Amelia先后向骗子转出了超过45万澳元,甚至还贷款6万澳元,只为“活下去”。
最令人痛心的,是这段时间里,她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人。骗子用“必须保密”为由,阻断了她与世界的联系。
她没有报警,没有告诉父母
也没有对朋友吐露实情
甚至银行在发现异常时,她也能用骗子教的话术“圆得天衣无缝”。
“我说钱是借给堂哥做IT生意的,还说我们去年刚见过面……”
可以说,这简直一个在恐惧下崩溃的人,被一步步“训练”成一个完美受害者。
到9月,她终于鼓起勇气向银行坦白——那是一场骗局。可银行却表示:
所有交易都是她本人操作
没有任何系统异常,拒绝赔偿
她只拿到了4000多元的“善意补偿”。45万的积蓄没了,房贷开始按月扣款,她的精神状况濒临崩溃。
“我得了抑郁症,但每天还要假装自己没事。”
“我不明白,为什么银行明知这种诈骗常见,却没有任何机制去保护像我这样的受害者。”
总之呢,Amelia的悲剧告诉我们:不是被骗的人太傻,而是骗子太会“利用恐惧”。
花式诈骗预防针
NO.02
ACCC副主Delia Rickard在之前的一份声明中说:“基于威胁的诈骗对年轻人的情感和经济造成如此严重的影响,这令人非常担忧。”
其中四分之三(650万澳元)的损失
针对的是在澳洲讲汉语的人
打电话的人冒充中国大使馆
警察或其他政府官员
Rickard说:“基于威胁的诈骗对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人的影响很大,其中包括可能不完全了解澳大利亚法律的外国学生。”
更无奈的是,Rickard目前并没有应对诈骗电话和短信的绝佳办法。
但是!虽然说办法没有!但是遇见这种老套路,咱们还是要多多注意!
就比如👇
有不少华人妈妈表示,有接到显示“腾讯微信客服中心”的电话(注意哦,打来的时候真的直接就写在上面的)
对此微信安全中心和支付宝安全中心接连发布警告,请大家不要接听陌生的FaceTime来电,避免受骗。
微信安全中心在7月19日发表声明警告:微信团队不会以FaceTime方式联系用户,但凡用这种方式就是仿冒,不要接听。请广大用户警惕陌生FaceTime来电,避免受骗。
通过FaceTime诈骗是今年才“流行”的诈骗方式,虽然诈骗方式是新的,但是“万骗不离其中”,一旦你接听电话后,所听到的内容无非又是“开通了大额信用卡账户”,或者“欠钱不还”等内容,但正所谓“桥唔怕旧,最紧要受”,总有涉世未深的人上当受骗。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伪造成国内机构。
快递公司:你有个快递,但是里面涉嫌有违法物品,已被查收。您身份证以多少?我们需要核实一下。
澳大利亚税务局:您好,您现在因涉嫌逃税而被我们认定为通缉对象。需立即付款以免被捕。
中国大使馆 & 中国公安部门:你有来自中国官方的包裹或信件,声称您涉嫌在澳洲或海外参与犯罪活动。请联系我们的人员,递交你的身份信息与个人银行卡账户以供我们核实。否则我们将依法起诉。
对此,中国大使馆也特意给妈妈们提出了5大提示:
一、是否申请中国签证属个人意愿行为,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不会打电话通知当事人签证需要延期或补办,不会要求个人通过电话进行转账服务或根据语音提示进行选择等,更不会谈及涉及刑事案件调查、冻结银行信息等内容。
二、如若接到类似电话务必保持头脑冷静,不要轻信,不要随意透露个人身份信息、信用卡信息,更不要转账汇款,及时与家人沟通。
三、在澳中国公民相互转告,并叮嘱家中的老人,切勿轻信此类电话,避免上当受骗,造成损失。
四、针对此类显示为签证中心的电话,或无法辨别是否为诈骗电话,建议挂断电话并按领区拨打中国签证申请服务中心电话对服务咨询电话进一步核实。
五、如果个人信息不慎泄露,可向“公民身份和网络支持服务”
The End
辣妈结语
关于所有的短信电话
一定要用心辨别
但还有一种购物诈骗
也会有不少妈妈中招
大家一定要看清购买网站的域名
查看一下有没有官方授权
看清支付方式是否正常
一般仅支持信用卡支付的都有猫腻
可以多多关注辣妈每天的折扣总结哦
编辑:辣妈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