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澳洲生活危机中,超市这两样东西,大家买不起了!华人:不半价不下手

Source

在澳洲,现在的生活成本真是把大家逼得节节后退。

一个令人扎心的现实是:很多原本超市必买的东西,现在都被迫从购物清单里划掉了。

墨尔本女子第一次意识到问题有多严重,是在做墨西哥玉米片(nachos)的时候,居然犹豫起要不要放芝士--因为一小包芝士就快要10刀。

那一刻她还以为自己是不是太抠门了,谁会舍得放弃芝士啊?结果跟身边人一聊才发现,不是她一个人,大家都在“克制”。

有一对双职工夫妻说,他们已经不买最爱的 A2 牛奶了,现在要 6.9 刀一瓶。

还有同事说,以前每周都会买鲑鱼片回家煎,现在看到 16 刀两片,根本下不去手。

澳媒特地去了悉尼一家超市,随便聊了几位顾客。

一个穿开衫的姑娘说,她现在购物不会随便拿东西了:“芝士太贵了,我少买很多。”

一个小伙子也摇头:“芝士我也不买了,贵得离谱。燕麦片、酸奶也基本放弃了。至于牛排?早就不敢吃了。”

还有个千禧一代的女生说,她、伴侣和狗,一周的超市账单要 600 刀!听到数字都觉得吓人。

有人更直白:“现在要是买条新鲜鱼,我都当成过节了。”

大家的共识是:肉和芝士,在2025年的澳洲,已经成了“奢侈品”。

根据 Finder 的数据,普通澳洲人平均每周花 209 刀在超市,比去年 8 月的 190 刀又涨了一截。

有孩子的家庭更惨,平均一周要花 264 刀;没孩子的相对少点,大约 183 刀。

问题是,房租和房贷也在逼人。

现在全澳的平均租金一周要 600 多刀,房贷更狠,平均一周要还 950 刀。房子是必须的,结果大家只能从“芝士要不要买”这种地方省钱。

理财专家 Sarah Megginson 也说了:现在的购物早就不是随手拿,而是一场“价格攻防战”。

很多人会分几家超市买东西,专挑特价。她建议大家放下对品牌的执念,多选超市自有品牌,价格便宜不少,质量其实差不多。

还有就是多看每周的促销目录、半价优惠,别忘了用积分卡,能省一点是一点。

看了让人唏嘘,现如今,澳洲人买不起的不只是房子,现在连芝士和牛排都成了“奢侈享受”。

新闻后,读者们说话了:

有个人说,他买菜方式跟以前差不多,因为喜欢饮食多样化。他是两周发一次工资,所以冰箱冷冻室对他来说必不可少。他买东西时心里有数:要准备多少顿晚餐、多少面包和三明治馅料,然后就盯着单价和特价买。超过 20 刀一公斤的,直接不碰。比如一块芝士要 11 刀,他不会把它当“芝士”,而是当“一公斤食物”。他们家三口人,每两周买菜大概 350 刀,折下来每人一周约 90 刀,包括清洁用品。他还调侃:有些人嫌 10 刀的芝士太贵,却可以轻松花 80 刀买啤酒、7 刀买咖啡,穿着 300 刀的衣服,开 3 万刀的车去超市。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说,自己是靠养老金生活的,隔几周就会在网上买一批。芝士和鸡蛋是必需品,肉类就买牛肉末,做意大利面酱分小份冷冻起来。烤牛肉或鸡肉直接买超市的现成包装,做烤肉餐够用了。她觉得没必要花大钱,但也没觉得自己亏待了生活。

还有个六口之家加两只宠物的家庭说,他们一周花 300 刀买早餐、午餐和晚餐。他们把超市的积分奖励用到极致:Woolies 有两个 9 折优惠,Coles 也有一个。他们用“到店自取”,避免冲动消费,还用 APP 查哪个单价最划算。水果蔬菜就去市场买。别人不买芝士,他们家还是买的:9.5 刀能买一公斤自有品牌的芝士,不开封能放很久。要是附近有 Costco 或食品批发中心,就跟别人拼单买大包装,更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