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急诊“真要命”!孕妈等14小时致胎死腹中,自闭少女在急诊艰难度过60个小时

Source



01

西澳16岁少女在急诊等60个小时,面临精神奔溃!

 ( Indi 的母亲 Simone)

一名 16 岁女孩的精神健康已达到危机程度,她在珀斯两家医院的急诊室度过了 60 多个小时,但仍然没有得到她所需要的精神病治疗。

Indi的母亲Simone说,她的女儿自 10 岁起就一直受到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并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和强迫症。

但她的病情在高中期间恶化。

Simone说:“一切都失去了控制,现在她正处于危机之中。”

Simone一直想预约儿科医生。她错过了一次远程医疗预约,医生多次打电话要求重新预约,但无人接听。

他们的全科医生不在,而且他们无法预约其他人,所以决定于 8 14 日星期四带 Indi Joondalup 医疗中心。 

“她确实需要去看精神科医生,而唯一可以紧急就诊的地方就是医院。”Simone说。 

“她害怕呕吐……或者害怕接触病人。所以我们知道急诊室对她来说不会有好结果。” 

最后Simone选择了 Joondalup 健康园区,因为那里有专门的精神健康病床。

“我们下午 2 点到达,一走进去就发现有人在呕吐,所以 Indi 必须立即离开,”她说。 

很多人坐在急诊室外的水泥地上,说花了一个小时才进行分诊,又花四个小时才见到精神科护士。

有人告诉Simone说,他们要等九个小时。

“我们想,既然已经走了这么远,就等着吧。所以我们就坐在外面了,”Simone说。

“到了晚上11点,我们看到还有很多其他精神病患者也在等着。我们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所以我们就离开了,”她说。

当医院在凌晨 1 30 分打来电话时,Indi 和她的家人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

 

几天后,在一位全科医生的建议下,Simone带着因迪去了Fiona Stanley医院,并于早上 7 点到达。

“我们最后去看了医生,他说,‘听着,我们确实觉得你可能需要去我们的青少年精神健康病房,但是我们已经满了,所以我们只能等了。我们必须等有人出院了才能让你去。’

 “所以我们最终留在了急诊室。

Indi 失去了理智……我们最终在急诊室待了 50 多个小时。” 

“因此,我们实际上与他们协商,我们可以回家,但我们会继续留在精神病院的候诊名单上。” 

一个多星期过去了,Indi 仍然无法获得精神病院的床位,她的家人正在努力寻求帮助。 

“她16岁了,她只是个孩子,她很害怕,她有残疾,”Simone说。

“后来我发现精神病房不允许我陪她。现在即使有空床位,我也不确定我是否能带她去那里。”

卫生和精神健康部长Meredith Hammat 表示,她已指示卫生部联系 Indi 的家人,以确保她得到所需的护理。 

Ms Hammat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对Simone以及所有在帮助孩子克服重大心理健康挑战的过程中面临巨大痛苦和压力的父母深表同情。”

“我们的政府、卫生部和心理健康委员会正在共同努力,加强全州社区和医院的心理健康支持。”

Monique Williamson是西澳精神疾病联谊会 (Mental Illness Fellowship of WA) 社区支持服务的负责人,她表示,印迪的经历并不罕见。

她说,人们最终都被送往急诊室,而他们本应早点得到帮助。


02

新州妈妈在急诊室苦等14个小时,最终宝宝胎死腹中

 

最近,一则来自新州的新闻刺痛了无数妈妈的心。

一名怀孕17周的年轻妈妈,在医院急诊室大出血时,足足等了14个小时才见到医生,最终痛失腹中胎儿。

721日凌晨3点,这位31岁的准妈妈和丈夫带着产妇专用卫生巾赶到Coffs Harbour医院的急诊室。她原以为会立刻被送往产科病房接受救治,结果却在候诊区孤零零地等了将近4个小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妈妈的出血量越来越大,卫生巾几乎每20分钟就要更换一次。 

直到天亮,她依然只能自己坐在椅子上忍受。直到上午11点,护士才为她做了第一次超声检查——那时,宝宝的心跳还在,但出血依旧无法止住。

更让人心碎的是,医院告诉她,产科病房还“没有空位”。

 

丈夫则对妻子持续失血的情况感到极度担忧,“就像没人真正理会我们…她仿佛被完全遗忘了。”

下午530分——距离他们抵达医院已过去14小时——这对夫妇才第一次见到医生。晚上7点,她终于被转移到产科病房。

孕妇说道,“到了产科病房后,助产士们都非常好,但她们说,直到当晚较晚的时候,才接到通知。” 

直到下午5点半,夫妻俩才第一次见到医生,而那时他们已在医院待了14个小时。晚上7点,妈妈终于被转入产科病房。

可惜,一切已经太晚了。

晚上9点之后的检查,已无法再检测到宝宝的心跳

90分钟后的第二次检查,结果依然如此。


 

更荒诞的是,第二天上午11点,他们才等到官方的超声确认宝宝离开。 

而接下来的一系列经历,更像一场噩梦: 

医院说无法在院内为她做取出手术,而且多家大型医院也拒绝接收,因为她怀孕已经超过14周。

John Hunter医院、悉尼两家医院、黄金海岸和布里斯班都表示不能接收我,因为我已经怀孕超14周了,我心想,宝宝已经死在我体内了,我们还能怎么办?” 

他们被告知有两个选择:服药引产,或者带着死胎在体内等上一个多月自然分娩。这位孕妇说道,“我不可能等……不可能让一个死胎在我体内留一个月。”

然而,医院却告知他们没有相关诱导药物库。最后,她只能带着胎停的宝宝回家,可没过多久,她就自行开始分娩,夫妻俩无奈只能再次被迫赶回医院。

这对父母至今仍无法确定,如果当时更快得到治疗,宝宝是否还能被救活。父亲哽咽地说:“如果一切能早点处理,也许结果就会不同。”

更难过的是,这位妈妈无法面对来自亲友的询问。

这起事件在新州引发了震动。卫生厅长公开道歉,承认漫长的等待“不可接受”,但又称“并未直接导致胎儿死亡”。

反对党议员则愤怒批评:“在这样重要的区域医院发生这种事,实在令人震惊。”


03

一天折腾三次急诊!刚刚,澳洲6岁女孩因流感离世!

 

事件发生在84日,这名女孩罹患流感后,父母首次把她送到悉尼儿童医院(Sydney Children's Hospital)看急诊,接受检查后出院(第一次出院)。

但同一天,女孩的病情开始变得严重,父亲担心病情会持续恶化,于是再次将她送回悉尼儿童医院。 

第二次就诊时,这名小女孩被诊断为甲型流感(Influenza A),医生再次让父母让带她回家休养(第二次出院)。

当时,这名女孩的父亲真是欲哭无泪,明明已经病得如此严重,为什么医院还是不收?

从悉尼儿童医院出院后不久,果然女孩实在撑不下去了,被紧急送往悉尼北岸医院(Northern Beaches Hospital)(第三次看病),最终这名女孩不治去世...

 

据《The Manly Observer》报道,两家医院将对此次事件展开联合调查。

悉尼北岸医院发表声明称,对这起悲剧深感悲痛,并将在调查期间为家属提供全力支持。

悉尼儿童医院在声明中表示,患者第一次是在急诊科就诊后被评估出院;第二次回来时,则带着“居家护理”建议离开。

 

“得知患者后来不幸去世,我们向家属致以最深切的慰问。”

新州卫生部长Ryan Park表示,这起悲剧已交由验尸官调查,并会进行联合独立审查。

他说:“我心碎不已,必须弄清楚悲剧是如何、为何发生,家长需要答案。”

 

最后

接二连三的悲剧已经让人们对澳洲的医疗系统彻底绝望,不少人开始向国外前往海外寻求医疗保健或医疗服务。尤其是很多华人,更愿意选择回国治疗。

也有一些澳洲的医疗机构发出警告,称海外就医会有很大的风险。

皇家澳洲全科医师学院的Mark Morgan就指出,澳洲的质量保证和认证系统能确保医疗体系安全,而前往海外就诊的风险需个人承担。

当然,中外医疗体系各有优劣,澳洲华人跨境就医是在不同体系中权衡利弊后的选择。
我们也希望,随着医疗全球化的深入,各方可以互相借鉴彼此的优势,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以上内容为亿忆网专栏作家一只袋鼠原创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如有异议请告知,我们会尽快处理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