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股东大会 | 利润增速高于收入增速 明月镜片:退出低价、主打大单品,下一步做品牌出海

Source

每经记者|张韵    每经编辑|张益铭

5月13日,明月镜片(SZ301101,股价52.00元,市值104.79亿元)召开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公司董事长谢公晚、总经理谢公兴在股东提问环节就明星产品的临床表现做了解答,副总经理兼董秘曾哲、证券事务代表李鹤然在会后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机构分析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明月镜片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韵 摄 明月镜片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韵 摄

曾哲在回顾经营表现时表示,2024年,公司海外业务收入受宏观环境影响出现下滑,原料业务受消费环境影响,同行采购出现波动。剔除上述不利影响,公司的镜片业务收入较2023年增长8.72%,证明聚焦大单品策略的效果比较显著,三大明星产品在常规镜片收入的占比已经持续过半。尤其是PMC超亮系列产品收入同比增长了45.6%,2025年一季度其增长趋势还在延续。

图片来源:由每经财报智能体一键生成 图片来源:由每经财报智能体一键生成

如何做到相对较高的毛利率

2024年,明月镜片营业收入为7.70亿元,同比增长2.88%;归母净利润为1.77亿元,同比增长12.21%。

记者了解到,去年明月镜片面临线下消费环境挑战,国际局势的不稳定也给原料和出口业务带来压力,但常规镜片中的明星产品线迅速增长以及“轻松控”系列的热销,让公司实现了产品结构的稳步优化和盈利能力提升,毛利率达58.56%,同比提升0.98个百分点。

有投资者提问,丹阳眼镜以低价闻名,为何公司可以做到相对较高的毛利率?

对此,曾哲表示,尽管国内眼镜行业的生产集散地在丹阳,但明月镜片于2019年决定永久性退出价格战,并砍掉低端低价的业务后,开始研发高端产品并持续去做品牌建设。

“按照低价的方式走下去,真的要被卷的,尤其是出口,根本没有定价权。国产品牌往上走是不容易的,这几年我们发现公司的利润增速一直远远快于收入增速,原因在于产品结构在转换,主打大单品。”曾哲进一步表示。

离焦镜仍处销售增长期

2025年第一季度,“轻松控”系列产品依然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销售额为5013万元,同比增长22.1%。谢公兴表示,该产品可以减缓青少年近视度数的增长。去年推出“轻松控”Pro2.0系列产品,防控有效率从60%提升至73.82%。

李鹤然向记者表示,市场上的视力防控产品选择众多,为建立消费者口碑,公司牺牲了一定的当期利益,让消费者以同样价格享受更好的产品效果。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优化产品体验,相比外资品牌此类产品的防控效果已走在前列。

从行业渗透率来看,无论是原本生产OK镜、隐形眼镜或其他镜片的企业,如今都纷纷涌入离焦镜这一品类。明月镜片在近日的投资者调研报告中表示,视光领域是行业关注的焦点,离焦镜仍能保持快速增长,去年三季度起行业内开始打价格战,部分外资品牌价格降至五折甚至更低,不过目前这部分的冲击和负面影响正在逐步减弱。

而在渠道和营销方面,曾哲表示,离焦镜的销售主要集中在中大型客户及医疗领域,为加快离焦镜的增量,近期公司官宣了新的代言人郭晶晶,在未来的推广中主要资源将优先满足离焦镜等大单品。

下一步做品牌出海

走进明月镜片的展示区,记者翻阅了最新的2025年产品手册,轻松控Pro2.0产品的建议零售价格在1998元至3698元不等。折射率1.74产品线的价格区间也在1998元至4298元,而PMC超亮系列的价格最高不超过2598元。

李鹤然告诉记者,从2023年开始,PMC超亮镜片的自然增量变得很快,因为它拍照不反光,视物更透亮,逐渐变成了消费者入门级的产品,这也表明消费者对健康防护的意识在增强,功能性产品、高折射率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

此外,在智能眼镜这一新兴领域,明月镜片也有所布局。李鹤然表示,市场对智能眼镜的关注度较高,其发展却面临三个主要挑战,而这些正是明月可以发挥优势的领域。一是智能眼镜品牌通常无法自行解决批量配镜需求,需要与品牌商合作。二是大多数智能眼镜品牌出身于3C电子产业,与传统眼镜店和眼科医院的渠道接触较少,需要更多渠道渗透。三是从铺货到验光、割边、装配、售后,再到解答消费者问题等环节,消费电子品牌习惯于销售标准化产品,而智能眼镜的高度个性化定制化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这为品牌商提供了合作机会。

明月镜片的销售渠道分为直销与经销(66家,含医疗渠道),仅有1家样板体验店在丹阳眼镜城,为何公司不做自有品牌的线下门店?李鹤然称,明月不会与自己的客户做竞争,样板店是为了帮助客户提高成交效率,通过测试提供优化方案。

“这几年我们主要的精力都放在国内,退出低价、做转型、做品牌,接下来就是品牌出海。”曾哲称,其实海外市场空间很大,之前公司做得比较好的是日本和东南亚市场,以及部分欧洲地区。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