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崩了?真相竟然是……

Source

最近,社交媒体上都在传今年是“美国最冷开学季。

签证停摆、海关盘查、15万人来不了美国、校园一片冷清。

然而,身边去美国读书的朋友,又似乎都安全落地美国,开开心心开始大学生活。

那么,现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美国留学真的崩盘了吗?

我们认真地进行了一番调查。

01

美国开学传言

崩盘与“空座位”

坊间最炸裂的说法是:

今年秋季会有多达15万名国际学生无法按时到校,美国高校迎来“最冷开学季”,损失70亿美元。

这组数字是NAFSA(国际教育者协会)在7–8月签证发放放缓背景下做的“情景测算”。

意思是:如果签证不在7、8月恢复正常,最多可能损失这么多。

它提醒风险,但不是既成事实。

再看签证端的硬数据:

美国国务院5月全球F-1发放量同比下降约22%;1–4月累计也偏弱。

多家高教媒体与院校国际生办公室都在预警“不确定性”。

但最终入学人数要到9月统计结束才能定论。

月度发放≠最终到校,更何况部分学生会走延期入学/线上过渡/改签到春季等Plan B。

小结:签证节奏放慢+口岸执法趋严=体感“更冷”。但把它等同“全面崩溃”,过度了。

02

真相:美国留学“凉意”渐浓

但并未崩盘

1、美国国际生人数创历史新高

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目的地。

IIE《Open Doors 2023/24》显示:

在美国际学生112.7万,创历史新高;其中研究生50.2万、OPT24.3万也创高。

即便2025秋季出现波动,那也是在高基数上的扰动。

2、美国留学生区域热度变化大

现在的留学生在选择高校的时候更看中地域优势。

因此大多愿意选择加州、纽约等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的地方。

而美国东北、中西部部分州的大学生源越来越少,这些地方的高校地在迎新季的“冷清”的局面。

03

最优秀、最有钱的一群人

依然选择美国留学

目前,美国高等教育仍是全球最强的科研与人才平台。

美国联邦与私营资金共同支撑了“世界级实验室—企业创新—高端人才”的科研、创新、转化闭环。

这就是为什么最优秀、最有钱的一群人,依然用脚投票——把孩子、把项目、把合作放在美国。

短期的政治与行政噪音,会影响美国留学体验,但很难改变美国高等教育的学术与产业的规模效应。

所以,被社交媒体渲染而一股脑看衰美国留学,是盲目而缺乏理智的。

别被情绪带着走,要被真相说服。

对中国的中产家庭来说,正确姿势不是“跟风退场”,也不是“咬牙孤注一掷”,而是:冷静、理智、量入为出。

最重要的是做好功课,选择匹配自身经济条件,且能让孩子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的留学地和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