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差点被删掉的一句歌词,点燃了整个澳洲摇滚

Source

格雷厄姆·“巴兹”·比德斯特鲁普(Graham "Buzz" Bidstrup)是一位兼具鼓手、制作人、作曲人和经理人的多面才俊。

他曾是澳大利亚传奇乐队The Angels、The Party Boys和GANGgajang的创始成员。

今年,GANGgajang迎来首张专辑问世40周年纪念,他的新书《无秘密》(No Secrets)也同步出版,书名正源自他与乐队共同创作的经典曲目。

一句歌词成就经典

在书中,比德斯特鲁普讲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GANGgajang的代表作《此刻之声》(Sounds of Then)中那句广为传唱的“This is Australia”,几乎被删去。

是他坚持留下了这句歌词,并预见到它将成为整首歌的“灵魂”。

事实证明,这句歌词不仅点亮了旋律,也让作品成为人们心中对澳大利亚的集体记忆。

舞台后的敏锐观察

作为鼓手,他常常坐在舞台的后方,却拥有观察全场的最佳角度。

观众的每一次律动、跳跃和共鸣,都让他判断出哪首歌最能触动人心。

这种体验赋予了他非同一般的直觉,也让他的音乐创作更贴近大众的节奏感。

从录音室到舞台的全面掌控

比德斯特鲁普不仅是乐手,还是出色的录音工程师和制作人。

在磁带录音年代,他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捕捉最佳状态,锻炼出极高的效率与精准度。

正因如此,他为乐队带来了完整的音乐制作能力,使作品保持原始的活力与真实。

独特的演奏方式

与大多数鼓手不同,他采用左手自然展开的演奏方式。

这种不交叉的击打姿态赋予音乐独特的律动感,让他的“节奏律动”成为难以模仿的标志。

正是这种特质,让他在上世纪70至80年代的澳大利亚酒吧摇滚黄金年代,与Jimmy Barnes、Mondo Rock等摇滚巨星并肩演出。

书写属于摇滚的篇章

如今,《无秘密》不仅记录了他的音乐人生,也勾勒出澳大利亚摇滚文化的鲜活缩影。

从舞台的灯光,到观众的欢呼,再到录音室的细节,他的故事让读者在文字间重温一个时代的热烈与自由。

这不仅是一本音乐回忆录,更是一段关于热情、坚持与创造的旅程。比德斯特鲁普用鼓点与旋律,让摇滚的精神延续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