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土风(Claymation)作为一种融合手工泥塑质感与卡通风格的视觉语言,近年来在品牌设计、内容创作中备受青睐。ComfyUI通过“底模+LoRA风格注入+ControlNet结构控制”的工作流,能精准复现黏土的颗粒感、边缘弧度与柔和光影,让AI生成的图像兼具艺术感与可识别性。本文将详解黏土风的应用场景、完整工作流搭建及实战案例,帮助进阶用户掌握这种高辨识度的创作风格。
一、黏土风的应用场景与风格特点
黏土风的核心魅力在于“手工感与卡通化的平衡”——既有泥塑的颗粒纹理与立体轮廓,又有简化的造型与明快的色彩,这种特质使其在多领域大放异彩:
(一)典型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 | 需求痛点 | 黏土风解决方案 | 案例效果 |
---|---|---|---|
品牌LOGO与IP设计 | 需要独特记忆点,区别于扁平化设计 | 用颗粒质感与立体造型强化品牌识别度 | 如黏土风格的咖啡店LOGO,传递手工温暖感 |
儿童内容创作 | 需安全、亲和的视觉语言(绘本、动画分镜) | 圆润轮廓+低饱和色彩,符合儿童审美 | 黏土风动物角色,适合早教APP插图 |
社交媒体素材 | 突破千篇一律的平面设计,提升互动率 | 3D质感的表情包、话题标签图,增强转发欲 | 黏土风节日祝福图,在朋友圈脱颖而出 |
产品可视化 | 展示产品概念(如家具、玩具的设计草图) | 模拟手工模型效果,比3D渲染更快捷 | 黏土风家居产品图,用于电商详情页 |
(二)风格核心特征
视觉维度 | 黏土风关键特征 | 与其他风格的区别 |
---|---|---|
质感表现 | 表面有均匀颗粒感,类似风干后的黏土纹理 | 区别于光滑的3D渲染、无质感的扁平化设计 |
轮廓造型 | 边缘呈圆角过渡,无尖锐线条,类似手工捏制的弧度 | 不同于写实风格的锐利边缘、卡通风格的极简线条 |
色彩属性 | 低饱和度高明度,色彩过渡柔和,常有手工上色的笔触感 | 区别于高饱和的霓虹风格、低对比的水墨风格 |
光影效果 | 软阴影+弱高光,模拟自然光下的泥塑光影,无强烈反光 | 不同于金属质感的强反光、卡通风格的硬阴影 |
二、黏土风工作流搭建:文生图+2组LoRA+1组ControlNet
黏土风创作的关键是“风格纯度与结构准确性的平衡”——既要保证黏土质感的强烈呈现,又要避免造型失真。通过“底模提供基础能力+双LoRA强化风格+ControlNet控制结构”的组合,可实现这一目标。
(一)模型与插件准备
模型类型 | 具体名称 | 下载地址 | 放置路径 | 核心作用 |
---|---|---|---|---|
底模 | juggernautXL v8Rundiffusion.safetensors | 需从CivitAI获取(合规渠道) | models/checkpoints/ |
提供XL级别的细节表现,支持复杂场景 |
ControlNet | diffusers xl canny full.safetensors | 官方推荐渠道下载 | models/controlnet/ |
用边缘检测控制造型结构,避免轮廓模糊 |
LoRA1 | Claymate (Claymation Style for SDXL) | CivitAI链接 | models/lora/ |
强化黏土颗粒质感与手工笔触 |
LoRA2 | Doctor Diffusion’s Claymation Style | CivitAI链接 | models/lora/ |
优化色彩过渡与光影柔和度 |
注意:LoRA模型需与SDXL底模匹配(文件名含“XL”标识),ControlNet模型需对应XL版本的Canny预处理器,避免因版本不兼容导致生成失败。
(二)工作流架构
(三)核心节点参数详解
1. 基础生成参数(KSampler)
参数 | 推荐值 | 调整逻辑 |
---|---|---|
Sampler | DPM++ 2M SDE Karras | 优先保证细节与边缘过渡,适合质感表现 |
Steps | 20-30 | 比普通生成多5步,确保颗粒纹理清晰 |
CFG Scale | 6-8 | 降低至7以下,避免过度锐化破坏黏土的柔和感 |
Width/Height | 1024×1024(XL模型最佳尺寸) | 保持1:1比例,避免拉伸导致的质感失真 |
Denoising Strength | 1.0(文生图) | 从零生成时保持最大值,确保风格完整呈现 |
2. LoRA权重调配(风格平衡关键)
LoRA模型 | 权重范围 | 作用细节 | 协同逻辑 |
---|---|---|---|
Claymate | 0.8-1.0 | 主导颗粒质感与轮廓弧度,权重过低会导致质感微弱 | 两者需成比例调整,如LoRA1=0.9时,LoRA2=0.7,避免风格冲突 |
Doctor Diffusion | 0.5-0.6 | 辅助色彩过渡与光影柔和度,权重过高会降低质感纯度 |
3. ControlNet参数(结构控制)
参数 | 推荐值 | 作用说明 |
---|---|---|
Control Mode | Balanced | 平衡结构准确性与风格自由度 |
Preprocessor | ImageToCanny (XL) | 生成适配XL模型的边缘检测图 |
Threshold 1/2 | 50/150 | 低阈值保留更多细节,适合复杂造型(如多角色场景) |
Control Weight | 0.6-0.7 | 权重过高会导致边缘生硬,破坏黏土的圆润感 |
Start/End At Step | 0.0/0.8 | 后期停止控制,避免过度约束质感生成 |
三、案例应用:生成黏土风森林动物角色
以“黏土风格的狐狸与兔子互动场景”为例,完整演示工作流实操步骤:
(一)提示词设计
类型 | 内容 | 技巧解析 |
---|---|---|
正向提示词 | claymation style fox and rabbit, standing in forest, round ears, fluffy tail, soft clay texture, low saturation, warm lighting, 8k, ultra-detailed, 3d model, hand-crafted |
1. 核心词“claymation style”锚定风格 2. 加入“round”“soft”强化造型特征 3. 用“hand-crafted”引导手工感 |
反向提示词 | sharp edges, smooth surface, realistic, photo, text, watermark, lowres, deformation |
1. 明确排除“sharp edges”(尖锐边缘)和“smooth surface”(光滑表面) 2. 避免照片质感(realistic, photo) |
(二)分步调试与效果优化
-
初始生成与问题排查:
- 首次生成可能出现“颗粒分布不均”或“边缘过锐”
- 解决方案:提高Claymate权重至0.9,同时降低ControlNet权重至0.6
-
质感强化:
- 若颗粒感不足:提示词加入“visible clay particles, texture like风干的泥塑”
- 若色彩过饱和:反向提示词加入“high contrast, vivid color”,CFG Scale降至6
-
结构调整:
- 若角色变形:微调Canny阈值至40/140,增加边缘检测精度
- 若场景复杂导致混乱:提示词明确层次“前景:狐狸,中景:兔子,背景:简化树木”
(三)案例效果对比
生成前 | 生成后 |
---|---|
四、进阶技巧与风格扩展
(一)风格变体创作
-
复古黏土动画风:
- 加入LoRA:
Vintage Claymation
(模拟1980年代定格动画质感) - 提示词:
retro clay animation, film grain, slight color fade
- 加入LoRA:
-
黏土+场景融合:
- 如“黏土角色+真实背景”:用Inpaint节点替换背景,保留角色质感
- 提示词:
clay character, standing in real forest, shadow matching
(二)实用工作流扩展
-
批量生成系列角色:
- 固定工作流参数,仅修改提示词中的角色名称(如“狐狸→熊→兔子”)
- 用
Batch Sampler
节点一次性生成5-10个变体,保持风格统一
-
高清放大与细节修复:
- 生成后用
ESRGAN 4x
放大至2048×2048 - 用
Inpaint
修复放大后的颗粒模糊区域,提示词:clay texture, consistent with surrounding
- 生成后用
总结
黏土风工作流的核心是“质感与造型的双重控制”——通过双LoRA的风格互补,既保证颗粒纹理的辨识度,又避免色彩与光影的违和;再配合ControlNet的边缘约束,解决AI生成中常见的“结构松散”问题。相比传统3D建模或手工泥塑,这种方法能在10分钟内生成多个方案,且支持参数化微调,极大降低创作门槛。
进阶用户需重点掌握:
- LoRA权重的协同调整(质感与色彩的平衡)
- CFG Scale与ControlNet权重的反向配合(柔和感与结构准确性的权衡)
- 提示词中造型形容词的精准使用(如“round”“soft”“fluffy”)
随着LoRA模型的迭代,黏土风的细节表现将更贴近真实泥塑,未来甚至可实现“黏土动画帧生成”。掌握本文的工作流,你将能快速产出治愈系的黏土风格内容,在品牌设计、内容创作中建立独特的视觉优势。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欢迎点赞收藏,评论区可分享你的黏土风创作案例或技术疑问!